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十一科

十一科

见十三科条。

猜你喜欢

  • 老腰弓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 手少阳之别

    出《灵枢·经脉》。即手少阳络脉,见该条。

  • 本草求真

    药物学著作。10卷。清·黄宫绣撰。刊于1769年。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卷1~7,将药物分为补剂、收涩、散剂、泻剂、血剂、杂剂和食物七类。每类又据不同药性分为若干节。下篇为卷8~9,分论脏腑病用药及六淫

  • 太剌

    出《针灸甲乙经》注。即大泻刺,见该条。

  • 黄蜡

    出《金匮要略》。为蜂蜡之一种,详该条。

  • 透刺法

    即透穴法。见该条。

  • 苇根

    见《温病条辨》。为芦根之别名,详该条。

  • 换睡

    出徐润之《最新达生篇》。指怀孕六个月之后,孕妇睡时不要长时固定一侧,须左右转换,便于胎儿左舒右展,肢体活动。为妊娠摄养中的一项注意事项。

  • 生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升登,详该条。

  • 沈唇

    病名。又名茧唇、紧唇。《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瘥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亦名沈唇。”亦见于《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八“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