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内外丹专著,东汉魏伯阳撰,全书三卷。此书将“大易”、“黄老”、“炉火”三者参合,而以《周易》作为主要说理工具。既论述外丹,又涉及内练功夫。从内丹术角度来理解,此书以乾、坤两卦,喻为“鼎器”;以坎、离两卦,喻为“药物”;借爻象变化,喻作“火候”,来说明内丹修练过程。从唐代开始,此书为内丹派所重视,并尊为“乃古丹经之王”。但此书用词隐晦,譬喻甚多,故奥雅难通。南宋朱熹在《周易参同契考异》中说:“《参同契》文章极好,盖后汉之能文者为之。其用字皆根据古书,非今人所能解,以故皆为人妄解。”现存的注解本有: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朱熹的《周易参同契考异》、陈显微的《周易参同契解》、朱元育的《周易参同契阐幽》等四十余家。

猜你喜欢

  • 沙眼

    病名。即椒疮。详该条。

  • 手儿参

    见《陕西中草药》。为手掌参之别名,详该条。

  • 手足软

    五软之一。四肢为脾所主。小儿胎禀不足,乳食失调,以致肝肾脾胃虚弱,故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持,足软不能站立。治以补益为主。先用补肾地黄丸滋补肝肾,继用扶元散调补脾胃。

  • 嵌甲

    病名。出《鲍氏验方新编》卷二。即甲疽。见该条。

  • 山姜黄

    见《广州植物志》。为蓬莪术之别名,详该条。

  • 畏寒

    即怕冷,有两种病理情况:一是风寒等邪气侵犯肌表,遏阻卫阳而致,为外感表证的主要见症,又称“恶寒”。另一是阳气虚衰,卫阳虚弱空疏,不能温养肌表而致,为阳虚证候之一。

  • 临产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又名临蓐、临盆、临月、临草、卧蓐、坐蓐、坐草、草蓐、上草、免蓐。指临近生产,进入分娩期。

  • 鹅鼻骨

    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肘骨。详该条。

  • 气水

    古病名。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气水者,其根在大肠,其状乍来乍去,乍盛乍衰者是也。此良由上下不通,关窍不利,气血痞格,阴阳不调而致之也。”参见十水条。

  • 真火

    即肾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