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的气喘。《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论曰,伤寒喘其证不一。有邪气在表,表未解,无汗而喘者;有邪气在里,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者;有潮热者;有心下有水而喘者。古人治之,亦各求其本。
【介绍】:见张锡驹条。
【介绍】:宋代医生。撰有《大成全书》,已佚。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骨之呈长柱状者。如股骨、胫骨等。多中空如管,充藏骨髓。
【介绍】:宋代医僧。得四明僧人奉真之传,医术高明。
经验方。见《外伤科学》(广东中医学院)。煅石膏、升丹各15克。为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外盖膏药或油膏,每日换药一至二次。功能提脓祛腐。治流痰、附骨疽、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
病名。指肌肉羸弱败绝的疾患。《千金要方·脾脏》:“扁鹊云:“肉绝不治,五日死。何以知之?皮肤不通,外不得泄。凡肉应足太阴,太阴气绝则脉不营其肌肉,唇反者气尽,则肉先死。”参见肉极条。
见《千金要方·论证》。同龈。详牙龈条。
见《普济方》。即天仙藤,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