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元气,指肾气而言。见《脾胃论》:“下元土盛克水,致冲、任、督三脉盛。”肾居下焦,内藏元阴、元阳之气,故称“下元”。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伤寒论·伤寒例》。指冬季发生的热病。《医效秘传·冬温温毒》:“冬温者,冬感温气而成,即时行之气也。何者?冬令严寒而反温热,人触冒之,名曰冬温。”本病如邪在肺卫,见头痛、无汗、发热、微恶风寒、
指足少阳之别。《素问·刺腰痛论》:“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王冰注:“足少阳之别络也,并少阳经上行,去足外踝上同身寸之五分,乃别走厥阴,并经
见《四川中药志》。即蝉花,详该条。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即金创,详该条。
书名。4卷。恽铁樵撰。刊于1928年。本书辨析温病、伤寒之异,讨论温病概念,温病所述三焦等有关专题,并对一些主要的温病学派及温病治法等予以评述,反映了作者在温病领域中西汇通的观点。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撰人未详,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共记5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现能辨认的医方约280首。本书不见于历代文献记载,为现存最古的一种医方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
见《白喉忌表抉微》。该书把几种在白喉病中出现的重症,视为不治之症,故称败象。这些症候包括:“七日满白不退;服药大便不通;颌下发肿不消;服药呕吐不止;音哑鼻塞;鼻孔流血;喉干无涎;白块自落;天庭黑黯;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