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久咳肺络损伤之咯血。初起宜清肺宁络,用薏苡仁散(见《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日久气血两虚,客热不除,咳嗽咽干,多唾涎沫,血色鲜红者,宜补益气血,健脾和络,用大阿胶丸(见《丹溪心法·吐血》
间接灸法之一种。亦称铺灸,用大蒜适量,去皮捣泥,平铺于脊柱(自大椎穴至腰俞穴)上,宽厚各约6毫米,周围用桑皮纸封固,然后用黄豆大的艾炷分别放在大椎穴及腰俞穴上施灸,至患者口鼻内觉有蒜味时止。民间用以治
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太,指五音建运中太过之运,如太羽、太商等;少,指五音建运中不及之运,如少宫、少角等。太少相生指一年中五个主运系按太少相生的规律排列,即“太角→少征→太宫→少商→太羽”或“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亦名侵风。”即上胞下垂。详该条。
紫色中见白滑苔。多见于酒客外感风寒,宜解表散寒,兼解酒毒(见《伤寒舌鉴》)。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地仓,见该条。
即药鼎,见该条。
病名。①杨子建《十产论》:“伤产者,言怀胎未足月,有所伤动,以致忽然脐腹疼痛,或服催药过早,或产母用力太早,逼儿错路,不能正生。”②汪嘉谟《胎产辑萃》指过月而产。
【介绍】:明代道士兼医生。曾对古代及当时诸家的医方加以选择,编成《医方大成》一书,已佚。
【介绍】:见李仲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