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夜热

夜热

证名。指夜间发热,或热至夜间升高。多因热入血室,或阴血不足,或血瘀所致。《证治准绳》卷一:“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夜热则行阴二十五度,四顺饮子。”《兰室秘藏》卷六:“昼病则在气,夜病则在血,……夜发多而昼发少,是邪气下陷之深也。此杂证,当从热入血室而论。宜泻血汤退热汤。”《血证论·发热》:“血虚者,发热汗出,以血不配气,则气盛而外泄也。或夜则发热,以夜主血分故也。”亦有“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为内有瘀血所致,可用血府逐瘀汤(见《医林改错》)。

猜你喜欢

  • 草蜜

    出《本草拾遗》。为刺蜜之别名,详该条。

  • 本经逢原

    药物学著作。4卷。清·张璐撰。刊于1695年。分水、火、土、金、石、卤石、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谷、菜、果、水果、味、香木、乔木、灌木、寓木、苞木、藏器、虫、龙蛇、鱼、介、禽

  • 李文渊

    【介绍】:清代医家。字静叔。又字叔卿。山东益都人。编有《得心录》一书,已佚。据《四库全书提要》称,该书包括十九方,皆为自制,其中包括为照顾贫穷人无力购买人参等贵重补药而创制的代用方剂。

  • 阳常有余

    见《格致余论》卷一。阳,指气、火。多指精血亏损、阴不济阳所产生的内火。朱丹溪认为饮食失节,嗜酒纵欲,伤戕过度,则阳热易亢,虚火妄动,故阳常有余。

  • 皂药根

    出《分类草药性》。为花蝴蝶根之别名,详该条。

  • 兰香

    见《齐民要术》。为罗勒之别名,详该条。

  • 李世英

    【介绍】:南宋医家。字少颖。世代精于外科,从事医疗五十余年,有丰富的外科治疗经验。整理家传积世秘方,参考古今诸家论说,于1242年(淳祐二年)编成《痈疽辨疑论》2卷。

  • 子母痔

    病名。指大小不等的痔核同时存在。《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子母痔一大一小。”宜内服槐角地榆丸,外涂药膏或熏洗患部。参见痔条。

  • 射香草

    见《云南中草药》。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 核的异体字。参见核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