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人中疔。见该条。
指小儿夜啼四种不同的症候。①指寒、热、重舌口疮、客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②指惊啼、热烦啼、腹痛啼、神不安啼(《片玉心书》)。③指热夜啼、寒疝夜啼、触邪夜啼、心烦夜啼(明·秦景明《幼科金针》)。④
指脾虚导致内湿阻滞的病机。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影响脾的运化。症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甚或恶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胎产方》。指月经,详该条。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蘑菇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颊车骨脱臼。俗名吊下巴。《重楼玉钥》卷上:“此症或因酒后,或偶大笑,或大呵欠致脱落下颏不得合架,口大开而不能咀嚼。虽属上热下虚,实由气血有亏,以致胲筋弛而不收。”治宜以手法复位并用布兜其下颏,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草豆蔻,详该条。
见伤寒类书活人总括条。
出《神农本草经》。两种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以互相增强作用。如知母配黄柏。
出《素问·玉机真脏论》。泛指全身长大的骨骼,如股骨、肱骨、髋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