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卷七十一方。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炒茴香、炮附子、肉苁蓉(酒浸)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腹温酒送下。治久积贲豚气,时攻膀胱切痛。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枸骨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作脾消。《世医得效方》卷六:“脾痛之证,饮食入腹,如汤浇雪,随小便而出,落于溷僻沟渠中,皆旋结如白脂,肌肤日益消瘦,……精神恍惚,口舌焦干,或阳强兴盛,不交而泄。”可用姜粉散、附子猪肚丸等方。
①指四肢。《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②指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方,又称四隅。《素问·气交变大论》:“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③指四季中各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铺地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上胞下垂。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朱旦伤寒论》一卷。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即倪涵初治痢第二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