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多因孕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湿邪困脾,脾不建运,或暴饮暴食,积食停胃致气滞不舒。若脾胃气虚,症见脘腹胀满,食少纳呆、便溏、少气懒言、四肢倦怠、消瘦、面色萎黄、口泛涎沫。治宜益气健脾。方用《医
病证名。见《目经大成》卷二。即粟疮。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三十引郑老七方。紫金皮、官桂、大茴香、甘草节、川芎(姜汁炒)、草乌(姜汁炒)各等分。为末,沙糖调酒送下。年壮而伤重者,每服三钱;老弱而伤轻者,每服一钱半,服后身上应少发麻,须
出《吴普本草》。为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婴儿论》2卷,已佚。
眼科病证。见《银海指南》卷二。指翳之色白而淡薄者。详翳条。
民族药著作。贺廷超等编。载药224种。按彝医传统用药习惯分为肉、鱼蛇、虫、胆、骨、油、血、心肝肺肠、肾鞭胎卵、分泌物、皮毛、排泄物等12类。并介绍每种药在其它民族医的用药情况,主治、性味、功效等的异同
手足指(趾)的第二节。手足大指(趾)无此节。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扁担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