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热邪炽盛引起的痉病。清·吴鞠通《解儿难》:“风温、风热、风暑、燥火致痉者,热痉也。”见于小儿高热引起的惊厥。治宜清热熄风,用羚角钩藤汤。如壮热、大汗而烦渴、脉洪大者,宜清热保津,兼以熄风,用白
出《伤寒论》。为淡豆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目经大成》卷二。即水疳。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郁金散,见该条。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又称三刺。《灵枢·官针》:“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指治疗痹症,寒邪稽留范围较小而又较深的针刺方法。其法当病处直下一针,左右两
即切脉。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4卷。明·龚廷贤撰。刊于1591年。内容包括临床各科病证证治。多编成歌诀,论述较简略。选方颇多,包括一部分内府秘方。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免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葛应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