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宫外孕二号

宫外孕二号

验方。见《中华医学杂志》1975;(6)。丹参赤芍药各15克,桃仁9克,三棱莪术各3~6克。水煎服。用于子宫外孕腹腔内血液已凝成血肿包块者。实验研究:有扩张血管作用;有促进消除腹盆腔血液或血肿包块的作用;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提高包块型病人血浆纤溶活性的作用;对腹部有镇痛效应。

猜你喜欢

  • 目瞏(qiōng 琼)

    病证名。出《素问·诊要经终论》。即两目瞏瞏直视,作傍徨惊顾之状。儿在胎中,孕母骤受大惊卒恐,以致儿袭其气,生后出现目瞏,宜按胎惊治之。《儒门事亲》治一儿目瞏,目赤多泪,令服瓜蒂散加郁金,上涌下泄,排出

  • 温邪

    各种温热病致病邪气的通称。包括温病中的春温、风温、暑温、伏暑、湿温、秋燥、冬温、温疫、温毒和温疟等的病因。《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 阳辅

    经穴名。代号GB38。出《灵枢·本输》。别名分肉、绝骨。属足少阳胆经。经(火)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当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凹陷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偏头痛,目

  • 胎中病

    即胎疾。详该条。

  • 缠喉急痹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即缠喉风。详该条。

  • 濡泄

    病名。指湿盛伤脾的泄泻。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濡泻,湿泻、洞泄、脾虚泄。《卫生宝鉴·泄痢门》:“内经云:湿胜则濡泄。……夫脾为五脏之至阴,其性恶寒湿。今寒湿之气,内客于脾,故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

  • 因时制宜

    治疗基本法则之一。按照季节寒热的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气候变化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治疗也应注意气候的特点。例如夏季气候炎热,腠理疏开,对于患风寒感冒者不能过用辛温,以免汗多而耗伤阳气,损伤津液

  • 颈细

    病证名。指小儿颈细,头倾而无力的证候。多由先天精气不足,营养失调所致。明·万全《幼科发挥》:“颈者头之茎也,颈细则不能任元(元即头)”。宜配合填精益髓之剂治疗。

  • 睛帘

    即黄仁。详该条。

  • 张公让

    【生卒】:1904~1981【介绍】:原名其升。广东梅县人。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曾任国史馆医事顾问。抗战期间在故乡设平民医院,并聘名中医驻诊。曾主持中西医医药研究社广州分社,后至香港行医。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