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驳骨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驳骨丹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驳骨丹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马莳注:“其脉若滑,则病肾风疝,外感之邪也。”参见风疝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大叶蛇总管之别名,详该条。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恶阻。详该条。
【介绍】:见陈嘉谟条。
见疮疡经验全书条。
即十香丸第二方,见十香丸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腰阳关。见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丹初发由髂部上延至肋下或髆转至胁者。治宜赤小豆一合,硝石半两,寒水石一分,研为细散,以冷水调下半钱,每日三次服,以小儿大小可酌情增减。外治以灶中黄土一合,
元代医官职称。为中级官员,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官阶从三品。
见《四川中药志》。为山茱萸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