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李中梓条。
即迎随补泻,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麦斛之别名,详该条。
病因分类之一。一般指外感六淫之邪。参三因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马王堆汉墓帛书简称鬾即继病。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小龙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冷汗。《伤寒论·辨脉法》:“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成无己注:“柔为阴。柔汗,冷汗也。”参见冷汗、黏汗条。
涎与唾的合称。俗称口水。详涎、唾条。
病证名。又名胎赤眼。即初生儿眼睑及结合膜充血、糜烂。《太平圣惠方》:“夫小儿眼胎赤者,是初生洗目不净,令秽汁浸于眦中,使睑赤烂,至久不差,故云胎赤也。”见于新生儿急性包涵体性结膜炎。治宜清热解毒,内服
病证名。指痰结气逆所致的呃逆。《证治汇补·呃逆》:“痰呃,呼吸不利,呃有痰声,脉滑有力。”治宜豁痰利气。可先用盐汤探吐,后用导痰汤。属痰火者,可用牛黄丸、栀连二陈汤。参见呃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