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普济本事方》卷一。又名中腑。详该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病证名。见《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即凉燥。详该条。
见《本草汇言》。为王瓜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上腹胃脘部的疼痛。吮乳口气冷者,为冷心痛,治宜温经利气为主,参见小儿心腹痛条;吮乳口气热者,为热痛,用金铃子散。亦可针刺内关、灸膻中。
证名。《喉科方论》:“此症发在腣中内间,咽喉之下,结喉之上,前后左右不定,起有白膜、黄膜小点似蚕子……发左则平肝,发右则清肺。治宜去膜升提,驱风解毒之药治之。”可选用养阴清肺汤、小陷胸汤、六味汤等加减
见《验方新编》卷五。即脱壳。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俗称雀子斑。由火郁孙络血分,复感风邪凝滞;或肺经风热所致。多发于颜面、颈和手背等处。皮肤呈黑褐色或淡黑色散在斑点,小如针尖,大如绿豆,数目多少不一,甚则延及满面。外用玉容散水
肌肉之间气行流利通畅。《灵枢·本脏》:“卫气和则分肉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