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雷
【介绍】:
见张寿颐条。
【介绍】:
见张寿颐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七方。射干、升麻、犀角、麦门冬、玄参、大黄、黄芩各一钱,芒硝、栀子、竹叶各五钱。水煎服。治胃痈初起,中脘穴隐痛微肿,寒热如疟,皮肤甲错,脉沉数。
经穴名。代号BL5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正中线旁开3寸,与第二骶后孔相平处。一说在第二骶椎棘突下,除骶椎旁开3寸处(《针灸资生经》)。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为臀上神经;并有臀上动、
【介绍】:见盛寅条。
【介绍】:见章楠条。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方。黄芩、炙甘草各二两,人参、桂(去粗皮)各一两,苦参、茯神各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煎,去渣,不拘时服。治肝胆俱虚,热气上熏,口中常苦。
见《外科启玄》卷一。妇女孕期患痈疽疔毒之症,宜用调气安胎、托里解毒之剂。对于妊娠禁忌药,诸如活血、攻下、破气及有毒之类方药,不用或慎用。
用药法则。指补益或治疗下部病证的方药,原则上宜使用气味厚而效果快的急剂。如肾阳不足,阳痿精滑之症,用附子、肉桂等峻补肾阳。《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适其至所,此之谓也。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王素经验方》三卷。
见《中医方药学》。为水蛭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指肠胃虚弱,或有积滞,复染秽浊之气所致的痢疾。《痢证汇参》卷四:“痧痢之证,先泻后痢者居多,盖因肠胃空虚,秽气易触,则成痧痢。或天气炎热,或时行疫痢,感触肠胃,因积而发,亦致痧痢。夫痢不兼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