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常有余

心常有余

指小儿心气较盛,易为痰火邪热所扰动而出现心经实热的病证。为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心为火脏而主神明,小儿神识未充,心志未定,易为喜怒惊惧等情志所刺激而扰动心气,引致心火炽盛或痰热蔽阻心窍而出现神昏惊厥等心经实热病候。小儿又禀纯阳之体质,外感诸邪易于从阳化热,火热每挟风痰上犯心神,亦易致神昏痉厥诸心经实热病证。此外火邪熏迫,易致小儿丹瘤癍疹、熛疮虫疥诸疾,这些外科痰患亦常致血分热毒内陷心经,引起神昏愦乱等病候。明·万密斋有鉴于此,故提出“心常有余”之说,作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之一,以指导儿科疾病的辨证论治

猜你喜欢

  • 倪涵初治疟第四方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久疟全消方。威灵仙、醋莪术、炒麦芽各一两,何首乌二两,狗脊八钱,青蒿子、铅丹、山甲珠、醋鳖甲各五钱。为细末,用山药粉、饴糖各一两,水糊为丸,每服二至三钱,

  • 土薄荷

    见《泉州青草药》。为剪刀草之别名,详该条。

  • 脏脉

    ①五脏之经脉。《素问·热论》:“治之各通其藏脉。”一说指手足三阴三阳之经脉。②真脏之脉。详真脏脉条。

  • 杨玄操

    【生卒】:六世纪【介绍】:唐初医家。曾任歙州(今安徽歙县)县尉。他以吕广所注的《难经》为依据,凡吕氏未解者,予以注释;吕氏注不尽者,也予详释。并别为音义,以彰其旨。经过十年的钻研,撰成《黄帝八十一难经

  • 刘永怀

    【介绍】:见刘瑾条。

  • 不内外因

    病因分类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圻,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实际上亦属致病外因的范围。

  • 毛地梨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 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

    见杨敬斋针灸全书条。

  • 溯洄道人

    【介绍】:见俞桥条。

  • 七星莲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