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阳不振
同心阳虚。详该条。
同心阳虚。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麦斛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指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②指虚劳的七种病证。①指阴寒、阴萎、里急、精连连、精少阴下湿、精清、小便苦数临事不卒(见《诸病源候论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凉粉草之别名。详该条。
怫,通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怫之兆也。”
运气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商为金音,故上商指阳明燥金司天。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蚕砂四两,薄荷半两。为末,生油调搽患处,湿者干敷。治干湿癣。
见《陆川本草》。为铁树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若霖。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先祖在当地以小儿科闻名,鸿绪也精通医术。撰有《内经纂要》一书,已佚。
【介绍】:见吕熊飞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丫发。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