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药局
明代医药机构。设于1370年(洪武三年)。由大使和副使各一人主管,其下于外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主管分发医药给军民及囚人的事宜。
明代医药机构。设于1370年(洪武三年)。由大使和副使各一人主管,其下于外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主管分发医药给军民及囚人的事宜。
未成年的男孩。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方。茴香、藿香、丁香皮、熟地黄、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炙甘草、山药、当归、白术、白芷各八两,藁本、炮姜、川芎、黄芪各二两,木香一两,陈皮(去白)四两,白芍药十两。为细末,每服
见《江苏药材志》。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针方六集条。
背曲肩随的别称。《临证指南医案·肩臂背痛》:“背为阳明之府,阳明有亏,不能束筋骨,利机关,即肩垂背曲。”详见背曲肩随条。
见《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即清魂汤,见该条。
即木舌。详该条。
病证名。多因小儿胎中感受热毒,蕴于脾胃,熏蒸于上焦所致。《疡医大全》卷十五:“初生小儿舌上白膜裹住。”治法刮去舌上白膜,以白矾少许擦之。内服三黄汤加减。
参见信验方条。
蛔虫的别称。《灵枢·厥病》:“心肠痛,恢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蜻也。”张志聪注:“蛟蛕者,蚘虫也。”参见蛔虫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