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拯阴理劳汤

拯阴理劳汤

医宗必读》卷六方。原名新定拯阴理劳汤,又名拯阴汤救阴理痨汤牡丹皮当归身(酒洗)、麦门冬(去心)、橘红各一钱,炙甘草四分,薏苡仁莲子(不去皮)各三钱,白芍药(酒洗)七分,五味子三分,人参六分,生地黄(酒、姜汁炒透)二钱。加大枣一枚,水煎,分二次服。治阴虚火动,皮寒骨热,食少痰多,咳嗽短气,倦怠焦躁。若肺脉重按有力者,去人参;痰中带血,加阿胶、童便;热盛,加地骨皮泄泻,减当归、生地黄,加山药茯苓;倦甚,用人参三钱;咳,加贝母桑白皮;兼痰湿,加半夏、茯苓;汗多不寐,加酸枣仁

猜你喜欢

  • 十一焦

    焦,在此指脊椎棘突;十一焦,即十一、十二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脾腧在十一焦之间。”

  • 空木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溲疏之别名,详该条。

  • 高喘

    证名。指突然发热而呼吸迫促的证候。《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热论》:“暴热上喘者,病在心肺,谓之高喘。”治宜宣肺平喘,用麻杏甘石汤。

  • 猿戏

    导引法。系模仿猿的动作的一种体操健身活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有“木侯”(沐猴)及“管墟”(猿呼)图样,二者皆有呼啸状。《后汉书·华佗传》始列入五禽戏中。《云芨七签·导引按摩》(似为宋以

  • 肺阴虚

    多由久病体弱,发汗太过,或邪热耗损肺阴所致。临床表现既有肺虚、亦有阴虚之证。症见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舌红干,少苔,脉细数。若虚火伤络则痰中带血。治宜滋阴润燥,咯血者须清络

  •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发生于夏秋之际。属于暑温、暑风、暑痉、暑厥范围。暑热之邪由口鼻而入,先在阳明气分。临床以发病急,病情变化大,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昏迷等为主症。在恢复期和后遗症

  • 行经气痛

    病证名。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经来一半,余血未尽,腹中作痛,变作潮热,或无热,当用红花当归散(当归、红花、牛膝、苏木、川芎、枳壳、赤芍、三棱、莪术),破其余血,则痛止人安。”参见痛经条。

  • 逆注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温溜,见该条。

  • 七抱三撑

    气功术语。见秦仲三《气功疗法和保健》。呼气时,使两臂以十分之三的力量向外撑张。吸气时,使两臂以十分之七的力量向内环抱。

  • 老痰

    痰证之一。指气火郁结,凝结胶固之痰症。又名郁痰、结痰、顽痰。《症因脉治》卷二:“老痰即结痰。”“顽痰坚结胶固,……即老痰。”《丹溪心法附余·痰》:“因火邪炎上,薰于上焦,肺气被郁,故其津液之随气而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