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诸注候》:“凉注,心下乍热乍寒,一年之后,四支重,喜卧,噫酢,体常浮肿,往来不时,皮肉黑,羸瘦,生澼,目黄,爪甲及口唇青。”参见九注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目衄,详该条。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幼幼集成》卷三。即伤乳吐。见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瘭疽。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谓病发则瞳神之色“若蓝靛之合藤黄者,绿风也”(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绿风内障。详该条。
指肾脏。肾藏人身元阴、元阳,亦即真水和真火,故称。参见肾条。
即口上胡须。《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