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全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二十八宿是: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西方的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北方的斗、牛、女、虚、危
即齿,详该条。
宋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其方法系由教授出题,由被考者根据记忆进行笔答。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即脑疽,见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一枝黄花之别名,详该条。
蛔虫。古文献中的蛕、蚘,均为蛔的异体字。参见蛔虫条。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能近怯远症。详该条。
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痘疮初起发热三、四日后,应见点而不见点,此因外感风寒,阻于肌表,毒气不能外发所致。其症常伴有头痛,四肢拘急,恶风寒等。治宜解表透毒。用参苏饮,败毒散加减。
见南雅堂医书全集条。
病名。是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乳幼儿,流行于冬春季节。《验方新编》:“感风热而麻者,俗谓飘麻。”因其疹点细小淡红,形如麻粒,飘于皮肤之上,出没较快,故名。由于风热时邪,首先侵犯肺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