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七方。赤小豆、薏苡仁、甘草各等分。水煎,食远服。治胃痈初起,中脘隐痛微肿,寒热如疟,身皮甲错,无咳嗽,咯吐脓血,脉洪数者。
【介绍】:宋代医生。撰《惠眼观证》,已佚。
病证名。《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气虚劳复者,温热瘥后,余邪未尽,止因正气大虚,因劳复热,微兼恶寒,四肢倦怠,无气以动,脉虚右大,舌润无胎,胸膈宽畅者,此真气虚劳复也。宜补中益气汤甘温补之,惟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之移植者,详人参条。
见《东垣试效方》卷七。即润肠汤第二方,见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滴水珠之别名,详该条。
太阳腑证之一。详伤寒蓄水证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水飞蓟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青叶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二。小儿丹毒之一。系丹毒发生于两足底心、两足跗、背部者。治宜内服抑火制阳丹,外敷黄柏散。余见丹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