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晕针

晕针

指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针灸大全·金针赋》:“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当针刺时,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者,即为晕针。多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饥饿疲劳,或针刺体位不当,针体较粗,刺激过重,针感太强等而发生。一旦晕针,应及时处理,免致不良后果。首先将患者平卧,喂予温开水或糖水,休息10~15分钟,一般可以恢复,必要时需给予中西药物抢救。临床上对晕针的发生必须设法加以防止,对初针的患者,在进针前,宜作说服解释并应选择适宜的针具和体位及避免强烈的刺激等。

猜你喜欢

  • 紧唇疮

    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五。即小儿紧唇。详该条。

  • 假烟叶

    见《广州植物志》。即野烟叶,详该条。

  • 内痛外快

    痛证辨证之一法。快与痛相对而言。指内有邪气实而作痛,外则不痛,表示邪实于里。《难经·四十八难》:“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

  • 目视无神

    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即目视无光,详该条。

  • 经络穴区带

    疾病反映于体表呈带状的敏感区域。穴区带疗法就以此为依据。它与敏感点(或压痛点)不同,前者为“面”,后者为“点”。

  • 阳陵泉

    经穴名。代号GB34。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合(土)穴。八会穴之筋会。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并有膝下外侧动、静脉通过。主治胁肋痛,口苦,呕吐,黄

  • 王彦伯

    【介绍】:唐代医生、道士。荆州(今湖北境内)人。善医,长于切脉。善于以切脉决定人的生死寿夭等。

  • 五物香薷饮

    见《医方集解》。即五物香薷汤,见该条。

  • 八达

    八方。《素问·上古天真论》:“视听八达之外。”

  • 煨针

    即火针。《针灸聚英》:“火针即煨针也。”见火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