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因六淫之一。暑为阳邪,多在夏季致病。《灵枢·岁露论》:“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临床表现高热、口渴、脉洪大、多汗等。因易耗气伤津,故又常出现体倦、心烦、口干等症。暑邪每易夹湿,表现为暑湿证。参见暑湿条。

猜你喜欢

  • 窦太师流注指要赋

    见流注指要赋条。

  • 李仁

    见《四川中药志》。即李核仁,详该条。

  • 足跟痛

    证名。又称脚跟痛。多由肾虚、血热、痰湿所致。《丹溪心法·足跟痛》:“足跟痛,有痰,有血热。”常见足跟一侧或二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张氏医通》卷五:“肾脏阴虚者,则足胫时热而足跟痛,六味丸加龟板

  • 右间气

    运气术语。指客气六步运动中,位于司天,在泉右侧的二气。参见间气条。

  • 毛葫芦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 刘吉人

    【介绍】:晚清医家。字丙生。江苏镇江人。撰有《伏邪新书》(1898年),对“伏邪”论述较详;编有《外科学讲义》(1911年),并选录校止有《丹溪脉诀指掌》(1923年)等书。

  • 青胡桃皮

    出《救急方》。即胡桃青皮,详该条。

  • 红演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红丝疔。见该条。

  • 颌脉

    颌部的经脉。《灵枢·卫气行》:“别者以上玉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

  • 夜半

    指子时。《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阴陇为重阴。”参十二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