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泻

暑泻

病名。见《丹溪心法·泄泻》。又称暑泄。指暑毒之邪伤于肠胃所致的泄泻。《证治要诀》卷八:“暑泻,由胃感暑气,或饮啖日中之所晒物,坐日中热处,证状与热泻略同,宜胃苓饮,或五苓散车前子少许。”《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暑泻,专受暑而成泻利病也。其原有新有久。新者,暑毒入于口齿,伤于肠胃,数日间其邪即发,或挟食,或挟湿,以致烦渴尿赤,自汗面垢腹痛,所泻如水直注,日夜无度。宜以炒黄连为君,葛根升麻佐之,或桂苓甘露饮。久者,暑邪留于三焦肠胃之间,以致久而成泄,所泻亦是水,但不如新者之暴迫直注,其兼症亦相同,宜玉龙丸。此新久之别也。而其症之所现,虽同属暑泻,其为治又有当分辨者。如暑伤心脾,呕吐泄泻,或霍乱转筋,及浮肿疟痢,宜六和汤;如暑热引饮过多,致水暑交并,而上吐下泻,宜解暑三白散;如伤暑,上吐下泻,而兼烦乱,宜香朴饮子;如暑月烦渴,引饮过多,脾胃停积冷湿,致成吐泻,宜大顺散;……若不过受暑而泻,别无他故,则惟清暑足矣,宜消暑十全饮香茹汤;其或有盛暑伤于外,阴冷伤于内,而为内外受迫者,此症更重,非可易视矣,宜连理汤、桂苓元、缩脾饮。”参见热泻条。

猜你喜欢

  • 金笋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肉苁蓉之别名,详该条。

  • 酒风

    古病名。又名漏风。《素问·病能论》:“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病名曰酒风。”详漏风条。

  • 重颚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指小儿上颚肿起如痈,舌难伸缩,口开难合,不能吮乳,甚至阻塞喉部,不能啼哭等。多因口中不洁或胎中受热,热蓄于胃,熏发于口腔所致。可用三棱针将其刺破,拭去汁液或恶血;再用淡盐汤

  • 血瘀

    血液瘀滞的各种病证。详瘀血条。

  • 独茅根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

  • 罗晃子

    见《本草纲目》。为凤眼果之别名,详该条。

  • 枕矼(gōng)法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原用于腰椎骨错位陷入的整复。令患者俯卧于宽板凳上,腹部垫以布垫,肩胛及两腿以带缚固定,然后将明显凸起之骨节,用手或木杠轻轻滚按,使其平正复原。今少用。

  • 足少阳之别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阳络脉,见该条。

  • 熏牙子

    见《陕西中药志》。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 常用中草药图谱

    书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浙江中医学院编。本书收载常用中草药240种,按其临床用途分为17类,每科药物均绘有较精美的彩色图和简要的文字说明,末附索引。197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