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肘后备急方》。即蚕退纸,详该条。
【介绍】:见常德条。
书名。16卷(又有14卷本)。明·朱惠明撰。刊于1594年。本书师承魏直《博爱心鉴》一书,而在痘疹的分期、辨证、证治等方面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发挥。最后二卷为《慈幼心传》,重点记述小儿杂病证治。本书曾收
出《经效实验单方》。为连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铃铃草之别名,详该条。
白喉证型之一。见清·余二田《喉症指南》。由秉质素弱,兼感寒邪所致的白喉。其症初起无恶寒发热,饮食如常,惟唇白面青,精神疲倦,喉内起白皮或白块,随时增加。治以温经散寒为主。用附桂理中汤。参见阴寒白喉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牙痈之别名。详牙痈条。
《温病条辨》卷二方。人参、干姜、白芍药各二钱,黄连、黄芩各一钱五分,枳实一钱。水煎,分二次服。治上焦湿热未清,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
病证名,指小儿呼吸迫促。喘与气急有轻重的区别,《证治准绳》:“喘则欲言不能,溢于胸臆;气急,但息短,心神迷闷耳。”凡喘急声音粗大,气急而促者,为实证,多因风寒外束,腠理壅遏,肺失宣降,气逆而喘,治详风
【介绍】:宋代针灸学家。字叔权,瑞安(今浙江瑞安)人。1169年(乾道五年)进士,曾任澧州(今属湖南)教授。他对当时社会上重方药轻针灸的现象表示不满。遂根据长期临证经验,参照《针灸甲乙经》等书,编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