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1卷。清·沈璠撰。作者主张治病应“随病而施,中病而止”,不可谬于定方。案中温、凉、攻、补诸法皆备,尤擅长于豁痰清火法。卷末附录部分列医论数则,包括护养法、批《景岳全书》等内容。本书收入《珍本医书
病名。见《温病条辨·中焦篇》。由于暑湿侵袭肌肤、经络所致。证见肢体痠痛重着,面赤,小溲黄少等。治宜辛温辛凉并用,如加减木防己汤等方。
指面部泛现干枯焦黑的病色。出《素问·上古天真论》。多由阳明气衰,气血失荣所致。可见于久病及老衰患者。《医碥·面》:“面焦,胃脉衰。人参、黄芪、甘草、白芍、升麻、葛根、白芷。”
行气法之一。又称针芒行气法。指以针刺方向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欲使针感向上传导,则针尖宜向上斜刺;欲使针感向下传导,则针尖宜向下斜刺。
气结,指脾气郁结。脾主运化,忧思过度,则脾气不行,运化失常,出现胸脘痞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素问·举痛论》:“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六吕之一。详六吕、六律条。
指少阴君火。亦即极盛之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二之气,大火正,……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
病名。便秘的一种。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约,约束之意。这里指脾虚津少,肠液枯燥以致大便艰涩难出的病证。《注解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
见《中医妇科学讲义》。经行先后无定期证型之一。多因恚怒伤肝,肝郁气乱,气乱则血亦乱,冲任胞宫蓄溢失常。症见经期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稠粘,抑郁不乐,时欲叹息,胸乳胀闷不舒,或小腹胀痛等。治宜舒肝
病名。指喉关上部红肿疼痛。《喉科秘旨》卷下:“喉单,此症因肝火郁热,动风而生,关口上部下垂,根大头小,红色大痛。”治宜泻火解毒。用三黄凉膈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