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火
即火力大而猛。发散取汗药宜用武火,不宜久煎。
即火力大而猛。发散取汗药宜用武火,不宜久煎。
【介绍】:见许国桢条。
见《太平圣惠方》。为花椒之处方名,详该条。
证名。①淋病主症之一。《诸病源候论·诸淋候》:“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赤水玄珠》卷十五:“淋淋沥沥,点滴而出,或涩而疼,一日数十次或百次,俗名淋病者是也。
九虫之一。又称心虫。《内经》称蛟蛕;《金匮要略》称蚘虫;《诸病源候论》又称长虫。蛔虫寄生人体中,称蛔虫病。多因脾胃虚弱,杂食生冷甘肥油腻,或不洁瓜果蔬菜所致。症见腹痛,痛有休止;亦可痛处有肿块聚起,上
《医垒元戎》方。又名厚朴丸。紫菀、菖蒲、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柴胡,厚朴(姜制)一两,炒桔梗、茯苓(去皮)、皂角(去皮弦子,炙)、桂枝、炮姜、黄连、炮川乌(去皮)各八钱,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
证名。指右偏枯,即右半身不遂。一名右痪。《类证治裁·中风》:“自丹溪……右枯属气虚,用四君子汤。”参见半身不遂、左瘫右痪等条。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①红藤60克,地丁30克,川楝子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功能理气,活血,清热。治瘀滞型阑尾炎(相当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②红藤30克,金樱子根30
病证名。指突然起病,水泻如注之症。《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暴注,卒暴注泄也。”详热泻、水泻紧病等条。
病症名。①肿病之一,出《灵枢·五变》,又称痛风肿、痛风身肿。《丹溪心法·水肿》:“风肿者,皮粗,麻木不仁,走注疼痛。”《医学入门·水肿》:“风肿,即痛风肿者,肿面多风热,肿脚多风湿,关脉浮洪弦者,风热
即气阴两虚。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