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子严
【介绍】:
唐代医生。撰有《本草音义》2卷,已佚。
【介绍】:
唐代医生。撰有《本草音义》2卷,已佚。
病名。指痫因小儿伤乳或伤食而发者。《诸病源候论·痫候》:“食痫者,因乳哺不节所成。”症见发热,或不发热,或吐后发热,嗳吐馊气即发搐,大便酸臭等。治宜下之。用四味紫丸等。《奇效良方》卷六十四:“食痫为病
手厥阴心包经之简称,见该条。
药物学著作。10卷。清·朱钥撰。刊于1739年。全书药物分为诸水、诸火、诸土、诸金、诸石、卤石、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诸米、诸菜、诸果、水果、诸味、香木、乔木、灌木、寓木、苞
【介绍】:唐代著名妇产科学家。蜀(今四川境内)人。于宣宗大中初(847年),收集有关经闭、带下、妊娠、坐月难产、产后诸证的医方,撰成《产宝》三卷。公元897年,周颋补益并序,现传本作《经效产宝》三卷,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亦称颈项强急。指颈项部肌肉筋脉牵强拘急。多因风寒湿邪侵袭太阳经脉,或感受暑温,或津血耗损,筋脉失养所致。本症可见于伤寒,暑温、中风、痉病等。《伤寒括要·项强》:“太阳项强,无汗
见《种子植物名称》。为香茅之别名,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指肩胛部。《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
【介绍】:清末医生。字春渠。渺水(浙江海盐县西南)人,于1874年辑有《人身谱》1卷、《歌方集论》4卷,1891年刻行。
见《湖南药物志》。为麦斛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即交肠,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