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虫胀。见《医学入门·鼓胀》。详虫胀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蛇莓之别名,详该条。
出明·赵宜真《秘传外科方》。即竹筒吸法。见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半枫荷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即痘痂。详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即膈气。详该条。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症为颈项生疮疡如疥癣,终成漏孔,出脓水而伴寒热腹胀等症。宜内服赤小豆散。相当于颈部淋巴结核。
①指外感初期的轻症发热。②指阴寒盛于内,虚阳浮于外的真寒假热。
经穴名。代号GB1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前额眉中直上1寸,正视时与瞳孔相直处。一说“在眉上七分,直瞳子”(《针灸集成》)。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主治前
【介绍】:西汉时医家。和王禹同为济北王的太医令,曾向淳于意学习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