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士怡
【介绍】:
见沈贞条。
【介绍】:
见沈贞条。
见《中药志》。为化橘红之别名,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术附汤,见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莙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针灸聚英》。即进针法,见该条。
出《雷公炮炙论》。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楚条。
证名。指脘部痞闷而悸动有力。多因水气凌心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参见心痛条。
脉象之一。脉长超过本位,首尾端直,如循长竿。若脉长而和缓,是中气旺。《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若长而弦硬,按之有牵绳感,则属邪正俱盛的实证,可见于实热内结或热盛动风等。《濒湖脉学》:“长主有
书名。1卷。明·薛己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书中记载了茧唇、口疮、齿痛、舌症、喉痹、喉间杂症等十二类口齿科疾病的辨证验案与方剂。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
病证名。庄复严《妇科百辨》:“妇人产后吞酸者何?曰此胃中积痰滞火所致。宜七气合二陈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