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民间草药》。为鬼针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即小儿疳眼,详该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钩藤。详该条。
【介绍】:见张琦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三品。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详见丁奚条。
病名。又称胃泻。出《难经·五十七难》。《儒门事亲》:“胃泄者,饮食不化,完谷出,色黄。风乘胃也,宜辛剂之类。”《宣明论方·濡泄证》:“胃泄如随气而下利,豆蔻散主之。”如因肠胃积滞未去,可用通下。《素问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指断绝生育,即绝育。
证名。出《灵枢·癫狂》。①跳动不宁为悸。心跳不宁者称心悸,脐下搏动者称脐下悸。《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证治准绳·杂病》:“《伤寒明理论》释悸字云:悸,心忪也
见《贵州草药》。为甘露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