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五脏气逆而为病的症候。《素问·宣明五气篇》:“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张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过塘蛇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据载系专为在寒冬季节收养老、幼、贫病和无依之乞丐而设。
证名。出《素问·气厥论》。又名溲血、尿血。指血随小便排出而无疼痛者。详尿血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房劳。详该条。
针具名。指铜质所制的针具。估计我国在青铜器时代已开始应用。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捷径》。即瞳人散大。详该条。
【介绍】:民国时期医家。四川人。曾在上海国医学院任教,主张吸收西医之长处以改进中医,著有《伤寒质难》。
自我推拿方法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即熨目。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