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学纲目》卷三十四。即月经。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6卷。清·程履新撰于1683年。本书有论有方,以方为主。卷1论述古医书,诊治要则、用药机要等;卷2~6分科、分门、分证记述方剂,以内科杂病方论为主,兼有五官,妇科,儿科,外科病证。每证列病
出《神农本草经》。为黄芩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蓝花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因分类之一。一般指外感六淫之邪。参三因条。
见《本草纲目》。为姜黄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包括咽喉各部所发之痈疡。因其发生之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发于喉关者名喉关痈;发于喉关里部者名里喉痈;发于喉之两旁者名夹喉痈;发于口腔上腭部者名上腭痈;发于颌下者名颌下痈
证名。见吴克潜《病源辞典》。指眼外观正常,而视物则改变其正常形态,如视长为短,视直如曲,视物变大,视大为小等。参见目妄见、视惑等条。
见《医宗金鉴》卷五十一。即赤白游风色赤者。即胎热丹毒。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香附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