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证之一。指痰液在体内停积日久的病证。《明医杂著·痰饮》:“久而重者,黄浊稠结,咳之难出,渐成恶味,酸辣腥臊咸苦,甚至带血而出。”亦可见潮热咳嗽,有似内伤阴火。宜用熟地、茯苓、山药、苡仁、芡实、萸肉、
指人体津液的耗失与消亡。又称亡津。多因于误治(如误汗、误吐、误下)或热邪炽盛所致。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详颊车蹉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云面皮上有滓如米粒也。”由皮肤腠理感受风邪或因面敷胡粉,粉气入于腠理而成。类似粉刺。
出《花历百咏》。为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见《丹溪心法附馀·盗汗》。阴汗之一种。详阴汗条。
即桑菊饮作片剂。治证同。见桑菊饮条。
病证名。见《金匮要略》。指鼻涕清稀如水,喷嚏频频。参见鼽条。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方。硝石(或朴硝)六两,大黄八两,人参、甘草各二两。为细末,以陈米醋三升置铜器中,竹筋柱器中,一升作一刻,凡三升作三刻,置火上,先内大黄,常搅不息,使微沸尽一刻,乃内余药,又尽一
见《本草纲目》。为山慈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