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郁热伏
即湿遏热伏。详该条。
即湿遏热伏。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清·寄湘渔父《达生保赤编》。即沥浆生。详该条。
出《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宣发中焦上输的水谷精气,充养身体各部,象雾露一样均匀地敷布于全身,故称。
病证名。出《育婴秘诀》。属走马牙疳之一。为疳毒蚀于喉头环状软骨部位,发生溃烂的症候。治法详牙疳条。
【介绍】:参见林彦圭条。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臭灵丹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检查方法之一。见《银海精微》。主要观察目翳发生的部位、形态、大小、色泽等,以助辨证与治疗。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所载位置与肩柱骨同。见该条。
骨之呈长柱状者。如股骨、胫骨等。多中空如管,充藏骨髓。
证候名。《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脉阳虚者,足少阳经也。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躄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名曰胆虚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