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修本草》。为牡蒿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即尘埃入目。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咽痛。详该条。
解剖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上睑。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松汉。上海人。因臂部骨折,经时医杨雨苍治疗,遂从之学伤科,后以伤科名于当地。于1808年撰《伤科补要》一书(1818年刊行)。
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肝肾虚肿之症,腹冷足冷,小水不利,或小腹肿,腰间痛,渐至肿及遍身,面色黑黄,此肝肾经真阳虚肿,即《内经》肾水症也。肝肾虚肿之因,肝主施泄,肾主闭藏,肝肾之真阳不足,不
见《分类草药性》。为蕨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生。大业中(605~616年),曾任太医。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由脾经湿热偏盛所致。患处灼热痒痛,瘙痒,搔后则流黄水,甚至流黑汁。治宜内服苍术膏。类似湿疹。
见《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即石苇散第一方,见石苇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