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燥热痢

燥热痢

病证名。指痢疾燥火热邪引起者。又称燥火痢。《症因脉治》卷四:“燥热痢之症,内热烦躁,口燥舌干,腹痛频并,脓血稠粘,枯涸难下,肛门热痛,小便全无,夜卧不宁。”治法有燥伤气分血分和气血两伤之别。《痢证汇参》卷二:“燥火伤气则白,燥火伤血则赤,赤白兼下,气血俱伤。”如燥伤血分,可选用当归大黄丸当归银花汤等方;燥伤气分,用枳壳大黄汤益元散等方;如下痢红积,腹中痛甚,乃燥热伤及气血,可用乌药黄连汤等方。参见痢疾条。

猜你喜欢

  • 断基

    出《素问·骨空论》。齿龈的根部。

  • 拔脓膏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 四肢痠疼

    证名。指四肢肌肉、筋脉有痠楚、疼痛的感觉。多由湿热侵袭经络,或气血亏损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备急千金要方·风毒脚气》:

  • 蝎倍散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全蝎(烧存性)三钱,炒五倍子一两,枯矾一钱,麝香少许(一方加干胭脂)。为细末,每用少许,吹入耳中。治耳中生脓。

  • 养济院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据载系专门为供给四方宾客及士族患病所需药品和食物而设立的机构。

  • 马牙硝散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马牙硝、朱砂、龙齿、犀角、黄芩、炙甘草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地黄汁调下。治心黄,心神恍惚,口干烦闷。

  • 内伤吐血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多因胃热络伤,或心、脾、肝、肾劳损而致。《临证指南·吐血》:“内因起见,不出乎嗔怒郁勃之激伤肝脏,劳形苦志而耗损心脾,及恣情纵欲以贼肾脏之真阴真阳也。”其症身无表邪,脉不浮

  • 撅(jué 决)骨

    ①骨名。即尾骨。出《素问·骨空论》。详尾骶骨条。②长强穴别名(见《针灸聚英》)。长强属督脉。位于尾骨尖与肛门联线的中点处。

  • 柔脾汤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方。炙甘草、炒白芍药,黄芪各半两,熟地黄一两五钱。为末,每服五钱,水、酒各半煎服。治虚热吐血,衄血汗出。

  • 阴常不足

    见《格致余论》卷一。阴,指津液精血。朱丹溪认为津液精血是人身的宝贵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不断消耗,易损难复,故阴常不足,如果不注意保养精血,则阴虚阳亢,百病从生。这是他侧重滋阴法的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