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篇名。惑,迷乱眩晕之谓;大,言其甚也。本篇论述了登高俯视则惑的道理,以及善忘、善饥而不嗜食、不得卧、不得视、多卧、少卧等病证。而对于惑的讨论尤为详尽,故名。
病因分类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圻,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实际上亦属致病外因的范围。
①指自手、足三阴经分出的络脉。②下行的或位置较深的络脉。《灵枢·百病始生》:“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便血)。”
病名。①见《张氏医通》卷七。指肠痈化脓后,脓汁从脐部溢出者。②清抄本《外科或问》:“此因脏腑积热归大小肠,或因食死畜肉发毒于左腹肠下,初觉红肿如粟,渐大如杯盘。”治法:以活命饮加柴胡胜金丹。
指足少阴肾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张志聪注:“少阴乃一阴初生之气,故为阴中之少阴。”
指诊病的四种技能技巧。《素问·至真要大论》:“工巧神圣,可得闻乎?”《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证名。又称喜怒、怒。指容易发怒甚至无故自怒之症。《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肝实气滞者,善怒而胁痛腹满。治宜疏泄,用香甘散、生铁落饮、柴胡疏肝散、四磨汤等方。血少肝燥者
【生卒】:五世纪【介绍】:南北朝时北魏医生。曾与王安道向沙门僧垣学医,治病多针药并用,为当时名医李修之父。
病证名。《金匮翼·诸血统论》:“阳虚失血者,脾胃气虚,不能固护阴气也。仁斋直指云:血遇热则宣流,故止血多用凉剂。然亦有气虚挟寒,阴阳不相为守,荣气虚散,血亦错行,所谓阳虚阴必走是耳。外证必有虚冷之状,
兽医学著作。2卷。明·喻本元、喻本亨撰。刊于1608年。本书记述了一些牛病的名称和用药法、针灸等治疗的方法,并附有牛马图。参见元亨疗马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