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为硬之古体字,即胸中痞硬,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髋关节出臼,详胯骨出条。
出《本草纲目》丹参条。指在腹中正在成长的胎儿。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泛指肢体或局部肌肤麻木,不知痛痒。《医学正传·麻木》:“夫所谓不仁者,或周身或四肢唧唧然麻木不知痛痒,如绳扎缚初解之状,古方名为麻痹者是也。”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全蝎(去虿)四十九个。浸湿,以糯米半升平铺瓦上,将蝎置于米上,焙令米黄,去米,又切生姜四十九片,每片置蝎再焙至姜焦,去姜不用,将蝎研细末,冲服。治耳聋气塞,肾虚等症。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红痧,皮肤隐隐红点,如疹相似,痧在肌表,感受虽浅,热酒热汤,亦不可犯。外用焠刮。”用荆芥汤等。参见痧条。
证名。见《类证治裁·淋浊》。即便浊。见该条。
①体内形如薄皮的组织。如耳膜、筋膜等。《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②膜原。《素问·疟论》:“横连膜原也。”详见膜原条。③病证名。见《神农本草经》卷二眼生片状薄膜,通常伴有血丝,从白睛发出,侵向黑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①《银海精微》卷下方。黄芪、细辛、当归、防风、杏仁、松脂、黄蜡各一两,白芷、麻油各四两。先将蜡油熔化,他药为细末,慢火煎成膏,贴太阳穴。治鹘眼凝睛,外障。②《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蓖麻子(研)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