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名。出《尔雅》。又名大脖子、瘿气。《说文》:“瘿,颈瘤也。”瘿瘤的名目较多,《圣济总录》卷一二五有五瘿,即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发病与水土因素有关,或忧思郁怒,肝郁不舒,脾失健运而致气滞痰凝于颈部而成。颈部肿块色红而高突,或蒂小而下垂,有如樱络之形状。多指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详见气瘿、肉瘿、血瘿、筋瘿、石瘿等条。

猜你喜欢

  • 伤酒吐血

    病证名。见《医钞类编》卷七。《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酒性大热,最易伤胃,胃气不守,乱于胸中,中焦之血,不布于经络,因热射肺而为咳逆,

  • 真阳

    与真阴相对而言。即肾阳。详该条。

  • 调鼎集

    食疗烹饪著作。10卷。著者不详。本书收录了馔肴1720种,并有调料、茶酒制作法及筵席格局等内容。多数资料采自《食觅鸿秘》、《闲情偶寄》等书。现仅有手抄本。

  • 邪干

    指病邪侵袭。《素问遗篇·刺法论》:“真气不正,故有邪干。”

  • 鼽骨

    骨名。鼽与顺通。即颧骨。《素问·气府论》:“鼽骨下各一。”

  • 葡萄形内痔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指多个内痔状如葡萄者。粘膜表面薄嫩,颜色鲜红,便时常有血出。宜结扎或手术治疗。

  • 祝尧民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代医生。河南洛阳人。年轻时以文章名,后学医,自号薜衣道人。长于治疗疮疡及正骨等,后入山修道。

  • 顾漱泉

    【介绍】:见顾观光条。

  • 胃火呕吐

    证名。指饮食厚味,恼怒忧思,酿热化火所致的呕吐。《症因脉治·呕吐论》:“胃火呕吐之症,食入即吐,其味或酸或苦,五心烦热,夜卧不宁,口中干渴,二便阻涩。……胃火呕吐之治,胃火旺,家秘清胃汤合栀连平胃散、

  • 腣中

    出《喉科种福》。即帝中,悬雍之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