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头生小疮,浸淫瘙痒,黄膏出不生痂,连年不愈者。用苦参汤浸纱布塌疮上。
出《神农本草经》。又名扁竹、竹节草、猪牙草。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苦,寒。入膀胱经。清热,利尿,杀虫。①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黄疸,痢疾
见《金匮要略》。即走马汤,见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铁树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多因素体阳盛,过嗜辛辣,或感受热邪,或五志化火,热郁于内,损伤冲任,迫血妄行;或忿怒伤肝,肝经火炽,血失所藏等,以致经血妄动。症见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沥日久不止,血色深红,稠粘,面赤口渴,烦
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四。生于足心涌泉穴之痈疽。又名涌泉痈、井泉疽、足心痈、足心发、脚心痈、脚心毒、足底疔、穿心疔、水疔、病穿板、脚底穿心疔、穿板疽、丹疽、掌心疽、穿板龟、穿窟天蛇。因肾经虚损,湿热
《兰宝秘藏·眼耳鼻门》方。蔓荆子一钱,陈皮(去白)五钱,人参八钱,炙甘草、白芍药各一两,黄芪二两。为细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滓,临卧稍热服。治肌肤麻木不仁,或两目紧急缩小,羞明畏日,隐涩难开,或视物无力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发颐。见该条。
指颜面气色晦暗,滞着垢腻。为湿气痰浊蒙罩之象。可见于暑湿、湿温、痰饮等病。
见《本草汇言》。即麦芽,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