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喉科心法》:“生于上下牙床尽根之中间,或左或右,初起红肿疼痛,结核如豆,甚则牙紧不开,轻则咀嚼不便。由肾胃两经风火而成。”治宜清胃泻火,解毒消肿。可选用五味消毒饮、知柏地黄汤、仙方活命饮、黄连
与五脏相配的五腑,即小肠、大肠、胆、胃、膀胱。《难经·三十五难》:“小肠者,心之府。大肠者,肺之府。胆者,肝之府。胃者,脾之府。膀胱者,肾之府。”
【介绍】:宋代医家。沛国下邳(今江苏邳县)人。撰有《谭氏殊圣方》,已佚。
病证名。出《医学纲目》。又名血痢、赤痢。为热毒内迫于血,肠络损伤,血从下泄所致。治宜凉血止痢。用茜根汤。
【介绍】:见华佗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脑疽。见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阳漏之别称。详该条。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元宝草之别名,详该条。
五音之一。肾音羽,其音柔细尖利,沉而深。
病名。见《喉科杓指》卷二。指喉痹之发于一侧者。治同双喉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