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妇人良方》。为冬葵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刺苋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枫荷梨之别名,详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即发泡。详该条。
呃声响亮,强而有力,脉象滑大。多属胃实有火、痰湿阻滞。可见于伤食、胃神经官能症、急性胃炎等疾病。宜和胃降逆,兼清胃火或化痰湿。
《辨证录》卷二方。玄参三两,沙参二两,白芥子三钱,茯苓、熟地黄各一两,山茱萸、麦门冬各五钱,五味子一钱。水煎服。治头面肿痛,口渴心烦,一旦卒中,手足抽搐,言语不出,口眼歪斜。
同宗筋。《灵枢·五味》:“阴者,积筋之所终也。”详宗筋条。
病症名。《颅囟经》:“初生小儿,一月内,乳利如膏,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新生儿消化力弱,哺乳失宜,复感寒邪,最易导致乳汁不消而成此症。故《古今医统》论抚养婴儿,要注意哺乳之法,有“忍三分饥,吃七分饱”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髓孔,即腰俞,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