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蒿草
见《岭南科学杂志》。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岭南科学杂志》。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王肯堂条。
见大肠条。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火郁发之,谓汗令疏散也。”火郁,指热邪郁而内伏;发,发泄、发散。如温热邪至气分,症见身热、心烦,口渴无汗,舌苔粗黄,须辛凉透达,使病人微汗,则气分热邪可以
出《医说》引《锁碎录》。一指月经,二指经期。
见医学问对条。
【介绍】:元代医生。生平不详。编有灸法专书《西方子明堂灸经》,八卷。
指火热极盛于里,遏郁阳气不能布达体表,体表失于温煦而出现手足厥冷、战慄鼓颔等类似寒盛证候,即真热假寒证。《素问玄机原病式》:“表之阳气与邪热并甚于里,热极而水化制之,故寒慄也。虽尔,为热极于里,乃火极
见《广西中药志》。为千日红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脐胁两旁弦起疼痛名痃气。由饮食不调,生冷过度,与血气相搏,结聚所成。治宜理气消瘀之剂。
见《药材学》。为枣槟榔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