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药志》。为柚花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2卷。清·蕴真子集。刊于1847年。本书以介绍验方治疗为主。卷上杂论养生、病机、用药、炮制等,并附铜人图;卷下分列风寒、瘟疫、疟疾等多种病症的简易单方。
即胸骨剑突。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络却。见该条。
①皮肤厚。《灵枢·通天》:“太阴之人……缓筋而厚皮。”②出《吴普本草》,为厚朴之别名。
舌苔突然消失,如剥脱样的舌象。多属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证候。如见舌的后半部剥苔,是病邪入里未深而胃气已伤。舌前半部剥苔,是表邪虽减,但胃肠有积滞或有痰饮;舌心剥苔是阴虚、血虚或胃气受伤。《辨舌指南》:
又称吞酸、醋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食后噫醋吞酸,皆宿食证,俗谓之咽酸是也。”详吞酸、吐酸条。
病证名。①水气流溢于皮肤而致的水肿。《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小儿肿满,由将养不调,肾脾二脏俱虚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脾主土候肌肉而克水,肾气不能传其水液,脾虚不能克制于水,故水气流溢于肌肤,故令
《辨证录》卷四方。白芍药、玄参、麦门冬各一两,生地黄五钱,甘草、荆芥各一钱,白芥子二钱,茯苓三钱,半夏八分,陈皮五分。水煎服。治火郁少气,胁、腹、胸、背、面目、四肢填塞愤懑,时而呕逆,咽喉肿痛,口干舌
书名。4卷。清·郭诚勋辑于1823年。全书以歌赋体裁分述内科、妇科病证证治,每篇赋文均附以简注,各篇篇末附列治疗方剂。为医学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