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不扎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豨莶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豨莶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临安(今浙江临安)人。曾任尚书库部郎中、提辖措置药局等职。与裴宗元等人共同校正《和剂局方》而成《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用方剂,多为丸散剂型,便于应用,其中有些剂型,虽有温燥之嫌
见《广州植物志》。为梵天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维道,见该条。
出《黔囊》。即冬虫夏草,详该条。
病证名。指由寒邪外束,痰热内积,肺气壅阻所致的气喘。《赤水玄珠·喘门》:“喘凡遇冬而发,此寒包热也。”《张氏医通·喘》:“寒郁热邪而喘,中有积痰,遇冷即发。”临床表现,一般多见恶寒无汗,咳嗽气喘,胸中
见《滇南本草》。为錾菜之别名,详该条。
①又称常脉。即正常的脉象。亦即脉来有胃气、有神、有根。②即辨别脉象。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头痛》。亦称脑鸣、头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