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红枣

猜你喜欢

  • 络郄

    【介绍】:见络却条。

  • 呕苦

    证名。指呕吐苦水。又称呕胆、呕苦水、吐苦水。《灵枢·四时气》:“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肝胆受病,胆液外泄,随胃气上逆而出,故呕出苦水。《症因脉治》卷二以呕吐苦水有因外感时邪

  • 素问玄机原病式

    书名。金·刘完素撰。1卷。约成书于1152年左右。本书主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整理归纳为五运、六气主病十一条病机,共277首为五运主病,次别六气为病,分风、热、湿、火、燥、寒六类,

  • 天钓

    病证名。出明·万全《育婴家秘》。惊风的一种证型。又名天吊惊风、天钓惊风。临床以高热惊厥,头目仰视为特征。多由外感风热,或乳哺失宜,以致邪热痰涎,蕴积上焦,心膈壅滞,不得宣通而成。明·陈治《幼幼近编》:

  • 盖骨

    骨名。见《伤科汇纂》。即下横骨。详该条。

  • 刘永怀

    【介绍】:见刘瑾条。

  • 野蓼

    见《草药手册》。为金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 天行斑疮

    病名。出《外台秘要》卷三。由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生于头面及全身,皮肤发斑,状如锦纹。上戴白浆,破烂成疮。甚则可伴烦躁谵语。愈后可留紫色斑痕,日久方退。类似天疱疮。

  • 幼幼集成

    儿科著作。6卷。清·陈复正撰。刊于1750年。书中整理辑录了古代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卷1论小儿赋禀、诊法、初生儿疾病的防治等;卷2~4分述儿科多种病证(包括内科杂证及外科疮疡),每病除辨证立法外,并

  • 萤火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丹初发由髂部上延至肋下或髆转至胁者。治宜赤小豆一合,硝石半两,寒水石一分,研为细散,以冷水调下半钱,每日三次服,以小儿大小可酌情增减。外治以灶中黄土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