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黑阳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活人定本》卷三。即杨梅疮。见该条。
见明·万全《妇人秘科·种子章》。又名种玉。指受孕。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宗厚(一作景厚)。先祖籍淮南,后于洪武年(1368~1398年)中移居咸宁(陕西西安一带)。精于医学,根据《素问》和张仲景《伤寒论》的医理,又补入后世的方治编成
病势危急。《礼记·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郑玄注:“革,急也。”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别直参,详人参条。
见《本草纲目》。为蚕退纸之别名,详该条。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病名。多由肝肾阴亏,虚火上灼,咽喉失养所致。《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因本源不足,虚火上炎,生于喉关之内,上下红色、白斑痛烂,不肿,六脉细数是也。”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左归饮或清咽散加元参、黄芩
伤食之一。《证治百问》:“饮即茶、汤、酒、水之类,或脾虚不运而结滞,或暴渴多饮而停留,或豪兴狂饮而沉醉,或……以茶茗自供,往往至后面黄肌瘦,脾泄中满,烦渴肿胀。若遇利疾,危者不少,六脉濡微细滑,举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