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灸疮脱痂后所留遗的瘢痕。《抱朴子·仙药》:“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灸瘢皆灭,面体玉光。”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即噎膈。详该条。
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即向日葵茎髓,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白牛膝之别名,详该条。
见痘疹金镜录条。
见《本草纲目》。为细辛之别名,详该条。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白藓皮、款冬花、车前子、柴胡、炒枳壳、黄芩各一两,百合二两,菊花、蔓荆子各一两半,炙甘草五钱。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食后及临卧服。治目睛翳膜,及瞳人上有物,如蝇翅状,令
见《本草纲目》。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见明·殷仲春《医藏书目》。卷数不详,已佚。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六方。松香二两,硫黄一两。为细末,香油拌如糊,摊青布少半指厚,卷成条,线扎紧,再用香油泡一日,取出刮去余油,以火点燃一头,下用一碗接之,布灰陆续剪去,取所滴药油,浸冷水